清代书法状元——高州籍朝元周朝勋 周泽明
周朝勋, 学沅馨,号宇荣,是高州市(旧茂名县)黄塘大科垌村人(现属长坡镇),生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正月二十六日。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周纯德,父亲周耀曾,均有功名。周朝勋自幼丧父,由母梁氏教养,梁氏知书识礼,持家有法,教子有方,从不迁就姑息,曾于乡里传为佳话。
周朝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五岁时,古文、诗词歌赋,闻过能诵。并以勤习王羲之书法为本,颜、柳、欧、苏各体字帖兼摹。与此同时,他还对绘画颇有兴趣。他十岁时便能写出一手好字来,其运笔流畅,潇洒大方,令人赞不绝口,而文章在读书时更超群拔萃,常常冠其曹上,很受老师器重。
他十三岁(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参加府试,一举考取了廩生,后来选上参加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甲子科省试,考选为优贡,翌年,借特设恩科之际,得湖北学政庞钟璐和该科主考大学士、两湖总督官文奏准,破格上京参加乙丑科朝考,他顺利地通过了朝试,考选为朝考一等第一名,钦定为“朝元”(即书法状元的特设称号),当即官拜四品衔内阁中书进入内阁任同治皇帝秘书,,皇帝还赐他一樽金花瓶,并恩准在其家乡大科垌村建“朝元第”,并立起30多米高的功名石硖桅杆。这时他才二十八岁。光绪二年间(公元1876年),他因主政有功,被皇上诰封三品衔,同时兼任奉直大夫,其妻也同时被例封为恭人。
周朝勋的“宫阁体”书法艺术修养和造诣确实很深,无论是正楷或是行书、草书、隶书都样样超众,风格独特,更显生动活泼,流畅自如,字形饱满充实,富有意态,笔划转折弯曲干净利落,字形清秀而有劲力,结构严谨,章法甚工。据说当时朝考的试卷是一张没有行、格的白纸,除文章过关外,还有“宫阁体”楷书书法关。周朝勋之书法能压倒全场百卷,考官们用粉绳在其试卷中的字上细心量度,字行字形,没有丝毫歪斜之处,找不出半点败笔来,致使众评卷考官大为震惊,争相传阅,不肯释手。 后来此试卷传阅至皇帝中定夺,皇上悦服,对左右大臣感慨曰:“吾国书法之佳者甚众,但总难免有败笔,而周朝勋之书法很难找到半点败笔来……”除书法外,他的工笔国画艺术水平也很高,朝中的公候将相都争着请他作诗作画和题字。当朝翰林院太史杨颐(高州市广潭人)曾在翰林院里推崇备至地对众同僚说过:“若求得朝元周朝勋片纸只字,便作家珍。”因而,当时全国出版的字贴有很多都是朝元周朝勋亲笔书写的,例如《唐诗》、《宋词》和《千字文》等字贴,现在北京故宫和高州市博物馆还珍藏着他的这些真迹,并经专家鉴定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周朝勋平生禀性高洁。他虽然有这么高的功名,且在内阁历授实缺,但从不沽名钓誉,而严于律己,淡漠高官厚禄。后因目睹官场的黑暗,曾与杨颐一道与朝廷那些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奸臣展开过派烈的辩论和斗争。后期被钦派到江苏省新安、河南省平等县任训导和主考,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他借老母体弱多病,毅然辞官归里,事母尽孝,隐居田园,从此不再出仕。回家乡期间,他曾为高州市许多名胜古迹题诗作字,广东名胜八景之一的“观山寺”有副对联与书法并举之24字长联:“观山寺,驻观山,寺香月清,观山观日引人入胜;鉴水河,流鉴水,河淡云秀,鉴水鉴天,促我超凡。”正是周朝勋书艺联合壁,被誉为有史以来下四府的书联名作。又例如在孔圣殿(今高州市委办公楼侧)有间“模范学堂”的门额,写有“高郡学宫”四个斗大的刚劲的正楷字,正是出自朝元周朝勋之手笔。
周朝勋除了为乡里修建学堂、祠堂之外,还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损献给乡里,力谋文化及其它公益事业。他在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倡捐和创建了寨背河义渡,使其乡南北水陆无阻,以利群众行旅……。光绪十四年间,还他亲自参加编辑《周氏族谱》和重修《茂名县志》的工作。因而他在本县郡德高望重,很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当地群众赠给他一块“永锡尔类”的匾额,表示敬意。
他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正月二十五日病逝,终年六十五岁,葬于平山镇木禾塘永岁岗黄蓉岭上。
国家级、省级博物馆臧品鉴定专家们正在鉴定清朝“书法状元”周朝勋书法为国家二级保护
清代书法名人——高州籍朝元周朝勋书法作品(周泽明摄影)
来源:茂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