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6|回复: 5

关于广东冼氏家族和高凉郡高凉县的起源百科资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5 22: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迁徙分布编辑冼姓出自古代南方高凉少数民族姓氏。据万震《异物志》说:“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这“数千里”之地位于西江以南。在梁、陈、隋时,这一带土著居民以俚人为主,也有后来分别称为僮(壮)、瑶、黎人和汉人共居,他们的文化经过通婚、融合,形成了共同的信仰,敬奉远古祖先名叫盘瓠,尊称“盘王”。盘瓠是神农氏后裔高辛氏的女婿。据考古发现,在漠阳江上游阳春地域,有从北而南一百多华里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山带。石山带北段的凌霄岩风景区,于2004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阳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在距今一万五千余年前后,石灰岩溶洞居住着先民部落,以渔猎为生,溶洞里的文化层中埋藏着大量的各种古野兽遗骨化石。考古学家在阳春县独石仔岩洞发掘出旧石器晚期古人类文化遗址,经过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鉴定,独石仔岩洞深达2.5米的上中下三个文化层,距今为15350年至16650年。这个盘瓠部落的先民,在石器工具发展,以农、渔、猎为谋生手段以后,离开洞穴逐步向漠阳江、鉴江流域迁徙定居繁衍,称为“狗郎部落”,所居村庄均称“狗郎寨”,有的沿用到解放后,至今大都以谐音改称高朗寨、高良垌等等。此区域的俚人和其后的僮(壮)、瑶人,均以盘瓠为祖先,以其狗头人身的头像为旗帜,北方的汉人讹音称之为“高凉人”。秦始皇时进军统一岭南。岭南之地土著居民称为“百越”人,又以所居地域分别称为“山越”、“瓯越”、“骆越”。戍军中有一个河北真定人沈汭,是沈子国的后代,和秦军统领尉官赵佗是同乡。沈汭(Ruì 音锐)被高凉部落的女首领招为夫婿,生儿育女,发展男系氏族,以岭南地域最先取姓的“先”字加沈汭的姓名“氵”旁,取姓洗(Xiǎn 音显),沈汭的儿子取名洗齐。从此世称洗氏。沈汭和他的夫人洗氏往见南越王赵佗,相谈甚欢,赵佗遂命洗氏世守高凉。经秦、汉至晋,洗氏未留世系记载。洗姓人相传:“沈改为洗,原因莫问。”到了清康熙己丑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广东冼姓入编西江房冼氏族谱,开始把“洗”姓书写为“冼”姓,尊东晋时的冼劲为始祖。东晋元兴年间,著名的清廉官吏广州刺吴隐之以人格力量感化高凉俚人,召其首领冼劲率领部队出为广州刺史府中兵参军。东晋元兴三年,流贼卢循率众攻广州,冼劲领扬威兵五百人出战,兵败被执,骂贼不屈而死。刘裕受晋禅位,建立宋(南朝),追封广州死难将领冼劲为曲江县侯,以冼劲遗孤冼承烈袭爵。承烈生楚艾,楚艾生文斡、文枢,文斡生企圣、企贤、企豪,文枢生企及(杰讹音),企圣生长子冼挺和次女冼英,冼英嫁高凉太守冯宝称为冼夫人,是冼劲的六世孙女。冼氏在阳江西部的黄什河边西岸建立冼村,由来已久。远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在广州属下设立高凉县,县治遗址在今阳江市北的阳东县大八镇古城村,冼村在阳江北。高凉县辖地包括恩平、阳春、阳江、电白、茂名、化州、吴川至廉江广阔地域。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主孙权派吕岱为交州刺史,征讨高凉俚人,俚人首领钱傅(即洗傅谐音)战败归降,因汉人不承认有“洗”姓,《三国志》以谐音写为“钱傅”。吴主命洗氏部落从漠阳江东迁至漠阳江西,任命洗傅为“高凉西部都尉”,后改为高兴郡(余略)。冼姓望居南海郡(秦置南海郡,治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南一带。赵陀据其地建南越。汉武时再置。隋唐有广州。隋为番州,南海郡)、高兴郡(今广东省化州市)。
  冼(xiǎn)姓,在全国约有人口83万,在各姓中排第310位,占全国人口的0.06%。冼姓主要分布于今广东、广西两省。广东冼姓主要分布于茂名、湛江、广州、阳江、江门、云浮、肇庆、佛山和珠海等地。(风横-月卧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5 23: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我祖宗姓张,我也姓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6 00: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楼上的,你矛使咁搞笑好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8 1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珠海
高凉”和“高州”的历史沿革



发表日期:2007年10月18日   出处:2003年论文集 作者:周运信

  高凉,是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郡县。称为“高凉冼氏之女”的冼夫人就诞生在高凉郡。由于高凉县、高凉郡时废时复,县郡治所数易其地,致有些史书记后不记前,把迁治后的高凉郡治地当作始置治地。现在对冼夫人故里之争,实际是对高凉郡治地和地域之争。因此,依据正史和199912月出版的《广东省志·地理志》、及史书论述高凉郡县和高州的地域,始置治地,郡属变化的资料来详细比较、分析,对正确认识高凉郡县、高州历史,实属必要。
一、秦朝在岭南设置郡
  古代,人们把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揭阳、桂阳五个山岭)以南的地方,称为岭南。又因是少数民族俚族聚居的地方。俚族又叫“越族”或“南越”。南越概括了地名和种族名。(摘自1980年中华书局《冼夫人》)。因比中原地区开发迟,故有些史书又称“南蛮”。
岭南在秦朝前还没有郡县的设置。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治在今广州)、桂林(郡治广西桂平)、象郡(郡治在今广西临尘)三个郡。其地域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及福建西部,贵州东部、越南北方少部分。
高州市前身为茂名县,属桂林郡。据《旧唐书卷41,地理志卷21》载潘州管辖南巴,潘水等三县中的“茂名  州治所,古瓯、骆越地。隶属桂林郡,汉为合浦郡之地”。州治所即是唐朝时的潘州治所。
  秦统一岭南后不久,便爆发了农民大起义,一时天下大乱。此时,随秦始皇南征进入岭南的龙川令越佗,在郡尉任嚣支持下,据岭南之地自立王国,改国号“南越”,自称“南越王”(公元前204-公元前137年)。赵佗实行“和辑汉越”政策,使移居岭南的各族人民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开发南疆。赵佗在汉高祖刘邦时曾臣服于汉,并接受朝廷对南越王的称号。但吕后时期,汉朝廷不给南越开发急需的金铁田器和牲口,即使给予马、牛、羊,也只给公的,不给母的,使其无法繁殖。吕后还派人到赵佗家河北掘挖赵氏父母的坟墓,致汉越恶化,赵佗自尊为南越武王。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公元前163年在位)时,厚赐赵氏兄弟,又派陆贾出使南越,赵佗再次臣服于汉朝。(摘1987年《岭南掌故》等)。
二、西汉在岭南建七郡及高凉县
  汉元鼎五至六年(公元前113-111年),第三代南越王赵婴齐将王位传给汉族妻子樛(音鸠)氏生的儿子赵兴,赵兴要求汉朝将南越列为内属诸侯。引起南越丞相吕嘉的不满,遂萌叛汉之心,于元鼎五年杀赵兴,立婴齐前妻越族女子麦氏之子建德为王。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得知后便抓住时机派出大军进攻南越,平息南越叛乱,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止,结束了共五代九十三年的南越王国的历史(摘200011日《广州日报》等)。
汉武帝平定南越王国后,在岭南设立了南海、合浦(郡治在今广西合浦东北)、苍梧(郡治在今广东封开县广信),郁林(郡治在今广西布山)、交趾(郡治在今越南河内附近)、九真(郡治在今越南清化附近)、日南(郡治在今越南广治附近)等七个郡,隶属于交趾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地域包括海南,广东大部分(南雄属杨州刺史部,英德、韶关、连县属荆州刺史部)、越南北方、广西大部分(靖西属益州刺史部)和福建西少部分。
  高凉县属合浦郡地。据《前汉书、地理志》载:“合浦郡  武帝元鼎六年置,?曰桓合浦属交州。户一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县五。”按该志载是徐闻、高凉、合浦、临允、朱崖五县。
  关于高凉县的始置治地。据商务书局在1931年初版,1982年重印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既载高凉县治地在阳江北,又载高凉县治在高州的高凉山下。载道;“高凉县  汉置,南朝宋废。故治在今广东阳江县北。”又载:“高凉山  在广东茂名县东北。(舆地纪胜)‘本名高梁山。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改高梁为高凉。’建安十六年衡毅,钱博拒步骘于高要峡。毅死,博以其属亡于高凉。盖即此山云。或云汉高凉县盖置于山下。”标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的高凉县治在高州市高凉山下。
1986年,广东地图出版社《广东地名探》载:“高州汉高凉县,属合浦郡,东汉末,吴已占有南越,升高凉县为高凉郡……高凉县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故高州县为茂名市领导下最老的一县。”该书列载的今恩平、阳江、阳春、化州、吴川、廉江、电白等县时都指出“汉属合浦郡高凉县地”。1959年析茂名县(今高州市)置的茂名市,当然在汉时属高凉县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广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挂帅,199912月出版的《广东省志、地名志》载:“高州县  在茂名市中部,鉴江中上游。县政府驻高州镇。1987年辖24镇、乡。境内窦江与石骨水之间有高凉山、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高凉县,三国吴没高凉郡。南朝梁于郡治兼置高州。隋大业三年(607年)置茂名县。1959年划公馆、鳌头等地置茂名市,余下与信宜合并称高州县(1961年信宜划出)。1983年属茂名市辖”。清楚地肯定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的高凉县治地,三国吴置的高凉郡治地,南朝梁置的高州治地均在高州市境内,并特别指出高凉县、高凉郡都以高州市境内的高凉山命名的。
  明朝嘉靖(1522-1566)黄佐《广东通志》指出“高凉县邑于电白废基”。即电白县治旧城之前曾为高凉县治地,因南朝梁置的电白郡辖电白县(郡县治在长坡镇旧城村),隋平陈后郡废。明成化三年(1467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原电白县城被废称为旧城村(即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
三、三国吴置高凉郡和高兴郡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国吴孙权建置高凉郡。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合浦郡武帝置。雒阳南九千一百九十里。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廿七。”五城该志载合浦、徐闻、高凉、临允、朱崖五县,并特在高凉县尾脚注:“高凉   建安二十五年,孙权立高梁郡。”这是正史对高凉郡的最早记载。又据《三国·吕岱传》载:“延康元年,代步骘为交州刺史。到州,高凉贼帅钱博吃降,岱承制博为高凉西部都尉。”延康元年和建安二十五年同是公元220年,均表明了三国吴孙权建置高凉郡的时间是公元220年。
  然而,南朝《宋书·州郡志》载:“高凉太守,二汉有高凉县属合浦郡。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吴分治思平县。不知何时徙。吴又立高熙郡。太康中并高凉。”这里的高熙郡实为高兴郡。因两者建置时间不同。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高兴郡 三国吴置。晋省。”“高熙郡 南齐置。梁改置平原郡。”
  汉献帝(189-220年在位)是东汉末期的皇帝,而当代的《后汉书·郡国志》却不记载郡治思平在建安二十三年(218)置的高凉郡,只记载东汉与三国吴交替的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的高凉郡。
因高凉郡建置年代久远,时废时复时迁,致各史书和地方志,对正史载的高凉郡的建置时间、治地及徙迁治地采取记后不记前的记载。其一,1982年重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高凉郡 三国吴置。治安宁县。在今广东阳江县西三十里。南朝宋徒治恩平。在今广东恩平县北二十里。隋复还故治。”其二,《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高凉郡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置。治所在思平县(今广东恩平县北)。西晋时移治安宁县(今广东阳江县西)。”其三,1979年秋出版《辞海》载:“高凉郡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孙权分合浦郡置,治所在安宁(今阳江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电白,阳江及恩平等地。南朝宋治恩平(今县北),齐复治安宁。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此记载把高凉郡辖地缩得很小。
综上所述,记载高凉郡建置时期是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但郡治思平的建置时间没有按《宋书·州郡志》载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把恩平(思平)和安宁两县作为高凉郡的互迁复治地则不合历史事实。因《隋书·地理志》载隋大业复置的高凉郡统辖连江、电白等九县中指出:“海安  曰齐安。宋置齐安郡。”而恩平县是由海安改置的。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恩平县  晋置。南齐曰齐安。隋改曰海安。唐初改曰齐安。后改为恩平。宋初废入阳江县,故治在今广东恩平县北。按晋宋志高凉郡皆有思平县。思恩字形相似。唐改齐安为恩平,是复晋宋故名。而字画稍讹耳。”
1975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三国吴·交州图》标出高凉郡治在思平,而在《西晋·交州广州图》标出高凉郡治在安宁。这些记载和图集所载都以正史记载不相符合。
事实上,三国吴孙权置的高凉郡治在良德。据《旧唐书·地理四》载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高州移治良德辖管电白、保宁等三县中的“良德  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此标明吴孙权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建置的高凉郡治所在良德,直到南朝宋代(420-479年)、齐代(479-502年)都未改动,到梁代(502-557年)后期的大宝元年(550年)才迁治安宁县(梁改为高凉县,唐又改为西平县),这与冼夫人有密切关系,仅一百年后又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高州又从西平县(原安宁县)迁治良德,这与冼夫人之孙、高州都督冯盎有关,这是后话。
  高凉郡在建置时辖管高凉、思平、安宁三县(见《广东省志·地名志》)。
四、晋朝省高兴郡入高凉郡
  高凉郡在三国吴建置时属交州,到永安六年(263年)正式属广州。据《晋书·地理志》载:“广州  案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佗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交趾部。至黄武五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永安六年复交州置广州。分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
  高凉郡在晋时辖管三县。据《晋书·地理志》载:“高凉郡  吴置。统县三,户二千。”按该志载是安宁、高凉、思平三县。
晋朝时高兴郡辖管五县,《晋书·地理志》载:“高兴郡  吴置。统县五。户千二百。”按该志载是广化、海安、化平、莫阳、西宁5县。并指出“武帝省高兴郡。”西晋的晋武帝是公元265-290年在位。如按《宋书·州郡志》载高兴郡在“太康中并高凉”。太康是公元280-289年,中期指公元285年前后是高兴郡并入高凉郡。
  西晋时,由于高兴郡并入高凉郡,到东晋时,“高凉郡下设高凉、莫阳、广化、思平、安宁、石门、长度7县。”(《广东省志·地名志》)
五、南朝宋代高凉地域析至四郡
  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南朝宋时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广州,下设义安、东官、南海、新会、宋煕、新宁、晋康、绥建、乐昌、苍梧、宋建、高凉、永宁、宋康、海昌15郡。”并指出“在今电白县设置永宁郡”。因而,高凉地域在南朝宋(420-479)由高凉郡析置出永宁、宋康、海昌3郡,共四个郡。
  宋康郡在宋元嘉九年(432年)置,治所在广化(今阳西织篑)。据《宋书·州郡志》载:“宋康太守 本高凉西营,文帝元嘉九年立。领县九。户一千五百一十五,口九千一百三十一。”领县九,按该志载,指广化、单城、遂度、海邻、开宁、绥定、石门、威单、化隆9县。
海昌郡在宋元嘉十六年(439)置。《宋书·州郡志》载:“海昌太守  元嘉十六年立,何覃化县。领县五。户一千九百二十四,口四千七百十四。”领县五。按该志载,是宁化、武宁、永建、招怀、兴定。郡治宁化县(今电白树仔镇莘陂—1995年《冼太夫人与电白》)。
《宋书·地理志》载高凉郡“领县七。户一千四百二十九,口八千一百二十三。”领县七,按该志载是思平、莫阳、平定、安宁、罗州、西巩、禽乡。其中罗州县在今化州,平定县治在今吴川平定墟。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平定又名新墟。在吴川县城西21公里。属黄坡镇。近处有那江墟,清未贼劫墟散。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因是南朝刘宋平定县治旧址得名。”
至于《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南朝宋时“在今电白县北设置永宁郡。”在《宋书·地理志》里没见记载。198510月《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永宁郡  南朝宋泰始中置。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隋开皇十年(590年)改为永宁县。”而《隋书·地理志》把永宁郡载为“杜原  曰杜陵。梁置杜陵郡,又有永宁、宋康二郡。平陈时废为县。十八年改杜陵为杜原。宋康曰义康。大业三年三县并废为杜原。”2000年《电白县志》也没有永宁郡在电白县的记载,只有200212月,电白炎黄文化研究会、电白冼太夫人研究会编《炎黄风韻》6-7期合刊第31页载“沙琅江流域就是永宁郡地。”
六、南朝齐代高凉地区增至六个郡
《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南朝齐时广东改属3个州,广州、湘州、越州。”高凉地区属广州、越州。“广州下设义安、东官、南海、宋隆、乐昌、绥建、晋康、新宁、新会、齐建、广熙、高凉、齐安、宋康、海昌、齐乐、永宁17郡。”“越州下设高兴、合浦2郡。”其中高凉地区有高凉、齐安、宋康、海昌、永宁、高兴6郡。
  南朝齐代,各郡所辖县数。据《南齐书·州郡志》载:“高凉郡领安宁、罗州、莫阳、西巩、思平、禽乡、平定(7县)。”“宋康郡领广化、石门、化隆、遂度、威单、开宁、海邻、舆定、绥定(9县)。”“海昌郡领宁化、招怀、永建、始化、新建(5县)。”
历史上有二个不同时期的高兴郡,第一个是郡治广化的高兴郡,第二个是今化州的高兴郡。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高兴郡  三国吴置,治所在广化县(今广东阳江县西),西晋太康中废。南朝齐置,治所在高兴县(今广东化州县)。隋开皇时废。”南朝齐代置的高兴郡辖县数,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高兴郡下设宋和、高兴、宁祥、威成、夫罗、南安、归安、陈莲、高威9县。”
  齐安郡在《隋书·地理志》载是宋置,但在《宋书·州郡志》没有记载。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齐安郡  南朝齐置,治所在今广东齐安县(今广东恩平县北)。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所载县数,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齐安郡下设齐安县。”
七、南朝梁代高凉地区二州十二郡
  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南朝梁设广州、新州、瀛州、成州、静州、泷州、建州、高州、罗州、东衡州、西衡州、南合州、越州、崖州共14州。崖州下属无郡县。”这样,高凉地区有高州、罗州(治石龙县即今化州)2个州。“高州下属有高凉、电白、杜陵、阳春、宋康、永宁、齐安、连江、海昌、南巴10郡。”“罗州下属有石龙、高兴等2郡。”
  南朝梁代各郡管辖的县数。由于南朝《梁书》没有地理志,只能按《广东省志·地名志》所载县数。“高凉郡下设高凉县。”“杜陵郡下设杜陵县。”“电白郡下设电白县。”“阳春郡下设阳春、甘泉2县。”“宋康郡下设广化,单城、遂度、海邻、化隆、开宁、威潭、舆定,绥定10县。”“齐安郡下设齐安县。”“连江郡下设连江、梁封2县。”“海昌郡下设海昌、宁化、永建3县”“南巴郡下设南巴县。”“石龙郡设石龙县。”“高兴郡下设宋和、宁单、高兴、威城、夫罗、南安、归安、陈莲、高城、新建10县。”永宁郡不设县。
  关于高州的州治地,前面已引199912月出版的《广东省志·地名志》载高州县“境内窦江与石骨水之间有高凉山,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高凉县。三国吴设高凉郡。南朝梁于郡治兼置高州”标明了高州的州治在今高州市境内,即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又据明嘉靖(1522-1566年)黄佐《广东通志》载:“梁大同元年春正月,梁复以肖励为广州刺史,秋六月,梁立高州于高凉郡,以孙简为高州刺史。”梁大同元年是公元535年,也标明高州立于当时郡治在良德的高凉郡内的长坡镇旧城。到梁代(502-557)后期(550年),高州和高凉郡才迁治安宁县(今阳江白沙),这与冼夫人有关。
冼夫人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隋书·谯国夫人传》载:“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标明冼夫人出生在高凉郡。“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聘以为妻。”冼夫人与高凉郡太守冯宝结婚后,居住在高凉郡治地良德,协助丈夫冯宝处决郡事,便出现“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的局面。
  梁大宝元年(550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搞叛乱,企图召令冯宝助他谋反。冼夫人劝丈夫冯宝莫前往。利用其州城空虚之机,带领“千余人,步担杂物,唱言输赕”,从高凉郡治出发,很快到达相距三十五里的州城,击败了高州刺史李迁仕。此后,新任官员害怕冼夫人势力,把高州和高凉郡迁治安宁县,并把安宁县改为高凉县,(唐武德四年改为西平县。)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安宁县三国吴置。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县西。南朝梁改名高凉县”。“西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高凉县改名。治所在今阳江县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废”。
高凉郡迁治安宁县(高凉县)后,作为梁代的高凉郡太守冯宝,仍居住在良德,卒后也葬在良德。据明朝嘉靖黄佐著的《岭南遗书·广州人物志·冯融传》载:“自融而上,坟墓皆在新会,宝以后乃居高之良德焉”。标明了自冯宝后及其儿孙冯盎等都居住在高州之良德。又据《茂名县志》及各地《冯氏族谱》都记载:“冯盎的祖父冯宝葬于良德东十五里凤凰山磨盘岭,坐巽向乾乙亥。”
八、南朝陈代高凉地区按属二州十二郡
  南朝陈代(550-589),高凉地区同梁代一样,共二个州(罗州、高州)十二个郡,三十七个县,比梁代增加四个县。其中海昌郡辖海昌、宁化、永建、化召、熙潭、招集6县(见《广东省志·地名志》)。
  高凉郡自梁代后朝(550年)迁治安宁县(后高凉县),良德成了无郡县地方,然而冼夫人在追击暗通侯景搞叛乱的高州刺史李迁仕时,“迁仕遂走保于宁都,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赣石。”(《隋书·谯国夫人传》)同陈霸先建立战斗友谊,给北上援台的陈霸先以军事物资援助。陈霸先建立陈朝后,特于陈永定二年(558年)在冼夫人家乡建立务德县,后于陈祯明二年(588年),改务德为良德县,属高州高凉郡。《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良德  陈置务德县,后改名。宋省。故治在今广东茂名县怀德乡。”
  《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南朝陈代“高凉郡领高凉、务德”2县。务德即良德县。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务德县  南朝陈置,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县东北。后改名良德县”。
1991年《茂名市地名志》载:“良德县  南朝陈末以务德县改称。治所在今高州县东北。辖今高州县东北部。属高州高凉郡。隋属泷州(永熙郡),唐属高州高凉郡。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省入电白县(旧电白县)。”
九、隋朝时高凉地域只设高州(高凉郡)
  隋朝(581-618)建立初时沿用北齐、北周的州、郡、县制,郡县多而乱,冗官多而滥。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接受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杨尚希提的“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魏汉及晋,郡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人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隋书、杨尚希传》)的改革地方行政建议,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对地方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实行州(郡)、县二级行政,废郡留州省县。高凉地区的改革:(1)废并郡称县:废并电白郡、海昌郡为电白县。(2)废郡为县再并县:杜陵郡为杜陵县(后改杜原县),废永宁郡为永宁县,废宋康郡为宋康县(后改义康县),大业初三县并废为杜原县;废连江郡为连江县,废南巴郡为南巴县(隋大业初并入连江县)。(3)废郡称县:高凉郡废为高凉县,阳春郡废为阳春县,齐安郡废为海安县(初时为齐安县)。(4)废并郡置县:把梁代置的罗州领高兴、石龙2郡管辖12个县并废为石龙县和新置吴川县、复置茂名县。(5)改属州郡:良德县由陈代属高凉郡管辖改由泷州辖。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州复郡时,高州复为高凉郡,泷州复为永熙郡,良德属永熙郡管辖。据《隋书·地理志》载“永熙郡  梁置泷州。统县六。户一万四千三百一十七。”的六县中载“良德  陈置,曰务德,后改名焉。”直到唐武德五年(622年),冼夫人之孙冯盎任高州都督时,才把自己家乡——良德县划归高州管辖。
高凉郡和高州自梁代后期(550年)迁治高凉县(由安宁县改)后,高凉县成为州、郡治一统地方。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留州时,高凉县为高州治地;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州复郡时,高凉县(唐武德五年改为西平县)又为高凉郡治地。同是管辖高凉、茂名等九个县,现据《隋书·地理志》所载于后:
高凉郡  梁置高州。统县九,户九千九百一十七。
高凉  旧志高凉郡,平陈废,大业初复置。
连江  梁置连江郡,平陈郡废。梁又立梁封县。开皇十八年改为义封。梁又置南巴郡。平陈郡废为南巴县。大业初,二县并入。
电白  梁置电白郡。平陈郡废。又有海昌郡废入焉。
杜原  曰杜陵。梁置杜陵郡。又有永宁、宋康二郡。平陈并废为县。十八年杜陵曰杜原。宋康曰义康。大业三年,三县并废为杜原。
海安  曰齐安。宋置齐安郡,平陈郡废,开皇十八年改县名焉。
阳春  梁置阳春郡。平陈郡废。
石龙  旧志罗州高兴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废。
吴川
茂名
  新置的吴川县治在吴阳镇。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吴川县的“吴阳镇。在县境南部,南频南海,西临鉴江,以吴家地处大海之北得名。自隋代起长期为吴川县治。1957年设吴阳乡。”据《广东地名探源》载:“1949年吴川县治地迁往黄坡,1954年吴川县治迁梅菉。
茂名县是复置县。据茂名县有关资料记载,东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从高凉县内分置茂名县,但不久县废。据明朝嘉靖黄佐《广东通志》载:“茂名县本为桂林郡。汉为合浦郡。晋始置茂名县。隋属高州,后属高凉郡。”
  隋末(617年),岭南为肖铣所据,于今阳江城始置阳江县(《广东地名探源》)。
十、唐朝高凉地域七个州
  唐朝(618-907)平隋后,增州设县,州郡变动频繁。唐朝由广东隋时12个州(郡),新置15个州,故广东一共设置27个州,其中高凉地域达七个州。根据《新唐书·地理志》和《旧唐书·地理志》载,现对七州介绍于后。
  潘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南宕州,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潘州。天宝元年,改为南潘郡,乾元元年,复为潘州。州治茂名县城(今高州城),领茂名、南巴(隋废县、武德五年复置),潘水3县(摘《旧唐书·地理四》)。
  “辩州  陵水郡下,本南石州石龙郡。武德六年以罗州之石龙、罗陵、龙化、辩丝、罗肥置。贞观三年更名。天佑元年朱全忠以辩珠近表更名勤州。”“县二:石龙、陵罗。”(《新唐书·地理志》)。
“罗州  隋高凉郡之石龙地,武德五年于县置罗州,领石龙、吴川、陵罗、梁龙、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禄、慈廉、罗肥十县。六年改罗州于石龙,于旧所置南石州,割石龙、陵罗、龙化、慈廉、罗肥属南石州。天宝元年为招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罗州。旧领县五,户五千四百六十,口八千四十一(《旧唐书·地理志》)。但按《新唐书·地理志》载州治石城(今廉江东北)的罗州领廉江、吴川、干水、零禄4县。”
  “春州  隋高凉郡之阳春县。武德四年,平肖铣,置春州。天宝元年,改为南陵郡。乾元年,复为春州。领县二,户五千七百一十四,口二万一千六十一。”领县二是阳春、罗水。(《旧唐书、地理志》)。
  勤州  唐武德四年(621)析春州置。州治富林(今云浮县南),乾元元年(758)年移治铜陵县(今阳春石望镇文明村)。五年州废。通天二年(707)复置。长安中复废。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领铜陵、富林二县(摘《新唐书·地理志》)。
  冯盎是冼夫人孙。《旧唐书·冯盎传》载:“冯盎,高州良德人也。”《新唐书·冯盎传》载:“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隋朝,冯盎曾先后任宋康令、高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跟随隋炀帝伐辽东,迁武卫大将军。隋亡时,冯盎率五万部众奔回岭南,统管广州、梧州及海南一带二千多里。唐武德五年(622年),冯盎率岭南各部落归附唐朝,被唐高祖任为上柱国,越国公,高州总管(旧唐书·地理志载是高州都督),管辖高、罗、春等八州。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冼夫人之孙,高州都督冯盎去世。唐太宗为抚其后人,撤高州都督府,置恩州,高州迁治回冼夫人家乡——良德县。
  “恩州  隋高凉郡。武德四年,平肖铣,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罗、辩、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崖、儋、雷、新属广州。贞观二十三年,废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宝元年,改为恩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恩州。内有清海军、管戌兵三千人也。领县三,户九千,无口数。”领县三是恩平(州治所。汉合浦郡也,隋置海安县,武德五年,改为齐安,至德二年九月,改为恩平也。)杜陵、阳江(《旧唐书·地理四》)。
  “高州  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贞观二十三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天宝元年,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复为高州。领县三,户一万二千四百。西北至窦州九十二里,北至泷州界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潘州九十里,东至春州三百三十里。至京师六千二百六十二里,至东都五千五百二十里。”领县三指良德(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电白、保宁三县。(《旧唐书·地理四》)
高州迁治良德县前后的贞观期间,高州都督冯盎的子孙任各州刺史。据早在四百余年前的明朝嘉靖(1522-1566)黄佐《广东通志》在“姓氏”栏载:“冯氏归姓冯简子之后,晋末北燕自龙城来居新会,三世为罗州刺史,至隋高凉太守宝,生阳春太守仆,生都督越国公盎,遂为高州大姓,儿孙历任州郡者数十人。”详细论述冯姓由冯业至冯盎的子孙任州郡官的情况。
迁治良德县后的高州,经历唐天宝元年(724年)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高州,于  唐大历十一年(776年)移治县治旧城的电白县。据《新唐书·地理志》载:“高州高凉郡下,武德六年分高州、电白、连江置,本治高凉。贞观二十三年徙治良德,大历十一年徙治电白。”移治电白县城(今旧城)的高州仍辖良德、电白、保宁3县。
  由此可知,高凉郡从建到止,时废时复时迁,累计四百零一年(公元220-589年,607-622年、742-758年),其中郡治良德三百四十六年(公元220-550年、724-758年)。高州人常说高州市是高凉古郡地,其所指吴建置的高凉郡治在高州良德。
十一、宋朝高凉地区并为三州
  北宋(960-1127年)建立后,沿实行州、县二级行政时,对州县进行大调整,省州并县,高凉地区由原来七个州并省为高州、化州、南恩州三州。属广南西路。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五代至宋,广东初属广南路,后属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其中“广南西路下设高州、化州、雷州、廉州、钦州、琼州、万安军、崖州(后改朱崖军、吉阳军)、昌化军(后改南宁军)。”南恩州属广东省南东路。现对高凉地区的三个州作简介。
高州,据《宋书·地理志》载:“高州高凉郡下。军事。开宋五年,废良德县。景德元年并入窦州,移治茂名。三年复置,以二年还隶,户一万一千七百六十六。黄银。县三。熙宁四年废窦州,以信宜来属。有银场。茂名下,开宝五年自潘州来属。”具体地说:北宋开宝五年(972),废潘州和南巴、潘水2县入茂名县,省良德、保宁2县入电白县。均隶高州。省怀德、潭峨、特亮3县入信义县,属窦州。太平兴国元年(976),信义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宜县。景德元年(1004)高州并入窦州。三年复高州。熙宁四年(1071)窦州并入高州,领茂名、信宜、电白3县(摘自(《茂名市志》载)。
  化州 北宋开宝五年(972)罗州并入辩州,省陵罗县入石龙县。辩州领石龙、吴川2县。太平兴国五年(980),辩州改化州。乾道三年(1167)析吴川西部置石城县。景炎三年(1278)五月,升硇州岛为翔龙县。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翔龙4县(摘《茂名市志》)。
南恩州  旧治恩平。唐天顺二年(891)移治阳江县。北宋开宝五年(972)废恩平、杜陵入阳江县。庆历八年(1048),恩州改为南恩州,仍治阳江县。熙宁六年(1073)废春州并铜陵县入阳春县。宋朝的南恩州领阳江、阳春2县(摘《宋史·地理志》载)。
十二、元朝高凉地区三个州改为路、后改为总管府
元朝(1271-1368)建立后,只改州为路,后又改为总管府,及改上属,其统县地域无变化。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元代广东分属两个行中书省,其中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所属广东道宣慰司,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所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下属高州、化州、雷州、钦州、廉州5路。”南恩州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所属广东道宣慰司。
  “高州路下 唐高凉郡,又为高州。宋废高州入窦州,后复置。元至元五年置安抚司。十七年改为总管府。户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万三百九十二。本路屯田四十顷。领县三、电白、茂名、信宜。”(《元史·地理志》)
  “化州路下唐置罗州、辩州、宋废罗州入辩州。复改辩州曰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抚司。十七年改总管府。户一万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七。本路屯田五十五顷。领石龙、吴川、石城。”(《元史·地理志》)
  “南恩州 唐恩州,又为齐安郡。宋改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南恩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户一万九千三百七十三,口九万六千八百六十五。领县二,阳江、阳春。”(《元史·地理志》)
十三、明朝高凉地区为高州府
明朝(1368-1661)建立后,改元代的路为州府。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明代设广东布政司,洪武时又并为广东道宣慰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置广东省处设中书省,以下改路为府。设置潮州、惠州、广州、韶州、南雄、肇庆、高州、雷州、廉州、钦州、琼州11州。”
据《明史·地理志》载:“阳春,元属南恩州。洪武元年属新州。二年六月废入肇庆府。”“阳江元为南恩州治。洪武元年南恩州废,改属新州。二年四月废入肇庆府。”及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复置的恩平属肇庆府。
  《明史·地理志》载:“高州府 元为高州路,属海北海南道,治电白。洪武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九年四月复为府,徙治茂名。领州一县五。”洪武九年是公元1376年,高州由治电白县城(今旧城)徙治茂名(即今高州城)领州一县五按该志载是茂名、电白、化州、吴川、石城(今廉江)、信宜。
  高州府自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旧城迁治茂名县(今高州城)后,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被废。
  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县治长坡旧城的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据《明史·地理志》载:“电白 府东。旧治在西北。今治本神电卫,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成化三年九月迁治于此。”迁治神电卫后的电白县称为今电白。电白县在迁治神电卫时,把在北宋开宝五年(972)并入的良德县地和县治地附近的地域划给茂名县(今高州市)管辖。据此,《高州府志》载:“电白县旧城即高凉郡土城,元大德八年,即徙茂名,以此为县城。明正德年间,毁于徭寇,旋修复。明成化四年迁于神电卫(今电城)即今电白县城,割付郭、朗韶、地安、怀德等六乡属茂名县,废县城为电白堡。”此六乡人们惯称为旧电白。其中朗韶乡是良德县地。怀德乡是良德县治地。《茂名县志》载:“良德废县在今县东北七十里怀德乡,明成化四年以前属电白县,今属茂名县。”
十四、茂名县演为今高州市的地域
  北宋开宝五年(972),废潘州及南巴,潘水2县入茂名县。南巴县治为今电白麻岗镇南巴坡——2000年《电白县志》;潘水县治为今吴川市博铺镇。据《广东省志·地名志》载:“博铺镇吴川县辖镇。在县境中东部。镇区唐武德五年(622年)为潘水县台。原称博畔,后改博铺。古越语水口村。1984年建博铺镇。”可知当时的茂名县地域宽阔,南部东到麻岗镇东,西至梅菉。南频南海。后逐缩减地域。
  明朝成化三年(1467)电白县从旧城迁治神电卫(今电城)时,把县治旧城的付郭及怀德等六乡划归茂名县,茂名县则把下博乡即原南巴县地(霞洞、林头、大衙、麻岗等今电白西面)划给了电白县。1951年,电白县从电城迁治水东。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起,时至民国的梅菉都属茂名县地。民国“18年,为缓冲茂名、吴川两县水上运输纠纷,设梅菉管理区,辖梅菉城区,归南路绥靖专员公署管辖。”(1997年《茂名市志》)。据《广东地名探源》载:“清时有梅菉圩。1926年设立梅菉市筹备处于此。1929年改梅菉市政局,1932年10月改梅菉管理局,1950年改为梅茂县,此为县治地。1953年废县入吴川,此为吴川县梅菉镇。1954年吴川县驻地从黄坡迁来。”
“1958年,茂名县潭巴约56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属吴川县。”(1997年《茂名市志》)
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筹备处,23日改为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备处,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矿区市,以后陆续将茂名县公馆乡全部和袂花、鳌头两乡的一部分(今金塘、公馆、新坡、高山、镇盛、鳌头、袂花七个镇)划给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5月9日更名为茂名市);小良(肇祥)划给电白县;兰石、南盛、龙首、高栈等划给化州县;1961年分县后,兰石、龙首、高栈等划给吴川县,南盛划给化州县。(摘自1997年《茂名市志》和1984年《高州市史》第3期)。
1958年11月茂名、信宜两县合并为茂信县(未发印信),后正式定名为高州县。县治高州镇。1961年4月1日起分为高州、信宜两县。原信宜县除古丁、马贵、深镇三个公社划归高州外,全部划归信宜县;原属茂名县地区的古丁、马贵、深镇为高州县。(见1984年《高州文史》第三期)
1987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上级批准,将分界公社的山阁、烧酒、霞池、黄杰、禄村、合益、金塘岭、福居等八个大队划归茂名市,成立山阁公社,现为山阁镇。(见1984年《高州文史》第3期)
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6月8日,高州县升格为高州市。
十五、结语
  历史上有二个高凉县,最先的高凉县是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地在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到南朝宋废(420-479年)止,经历五百三十余年;第二个是三国吴析高凉县置的安宁县(治地今阳江白沙),经相隔一百三十年后到南朝梁代后期(550年)改为高凉县(后高凉县),到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西平县止,仅七十二年。
  三国吴孙权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建置的高凉郡治在良德,至南朝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未改,直到梁代后期(550年)才迁安宁县(后高凉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高州(凉)又迁回良德。累计高凉郡历史四百零一年(公元220-589年,607-622年,742-758年),其中郡治良德的高凉郡则达三百四十六年(公元220-550年,742-758年)。论良德县的郡属,由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直到南朝陈代末(589年),及唐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良德县都属高凉郡。
  高州始置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治所在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后于大宝元年(550年)迁安宁县(后高凉县),不到一百年于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又迁回良德县。唐大历十一年(776年)迁治电白县城(长坡旧城)。后虽经时废时复时改时析迁。到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复为高州府,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镇)管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州、吴川、石城(廉江)六县,简称高州六属。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才废府。
  综上所述,西汉置的高凉县,三国吴置的高凉郡,南朝梁置的高州,始置治所和历史改革大部分时间都在高州境内。可知冼夫人(512-602)是南北朝时高凉郡人,亦即高州市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8 19: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珠海
电白佬冼夫人研究“装假”搞出茂名历史上某些贻笑大方的谬论:


第一波笑话:“冼太是电白人,嫁给高州人,所以电白是故里。”电白佬冼夫人研究“装假”经过一系列的意淫YY后,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一句话(评:在中国的历史上并没这样的记载,只不过是某处人出自某些利益而意淫出来的,否则,麻烦立即找证据来证明)


第二波笑话:“冼夫人是俚人,依照俚族习俗,女性死后归葬娘家,墓葬地亦即故里所在地。”(评: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也找不到这样的记载与传说。如果认为有,立刻找出证据来证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28 1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珠海
其实这 “风横-月卧”这个马甲网络流氓, 通过YY那些毁三观的东西表面是哗众取宠,实质是恶意攻击高州的历史文化。那个马甲的垃圾的德行与周边某些县的学术流氓通过学术造假与腐败来篡改高凉史来达到打击高州弘扬冼夫人只不过是一丘之貉而已!

“风横-月卧”这个马甲网络流氓,企图引用一些稗官野史,想当然或意淫观点,通过偷换概念,以假乱真,从而篡改高凉史,诽谤高州荔枝文化,颠覆很多客观史实在高州网友心中的认识。从而来打击高州文化的崛起及弘扬冼夫人文化,弱化高州文化的影响力,以来达到自己那种狭隘变态的小人满足感!







       一直以来在网络各大论坛上对高州进行大量的恶意攻击(包括地域攻击或者高州人被攻击)的大部分都是这个马甲所为!此网络流氓是冒名痒角④庸村人,名字叫:车qiu,四十岁上下,此人大部分时间住在茂名市区,而且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上网!此人,心胸狭隘,扭曲变态,阴险狡诈,妒忌心强,骄矜自大,总是认为自己一点小聪明就自我感觉良好,又非常无聊,所以总是喜欢搞网络地域攻击或挑拨离间!

        此人,由于抱电白大腿心切,特别是自从十年前左右,高州与电白对冼夫人故里的学术争论后,此件垃圾网络流氓变本加厉对高州进行全方位的恶意地域攻击!这网络流氓ID的发言表面给人的印象不点样,但其平凡表面下拥有一大堆马甲,经常挂着不同的马甲对高州进行地域攻击,比如在广东发展论坛,茂名各大论坛等经常恶意地谩骂,贬低,歪曲,对高州进行地域攻击。经常在某些论坛挑拨高州与另外一些地区矛盾,比如这人经常在网络上挑拨高州与吴川,高州与茂南区或与其它地区的矛盾,造成高州受到某些地区的攻击!最明显的就是此人挂着不同马甲,发那些企图分裂石鼓镇祥山地区的帖子,在网上煽动高州与信宜对杨筠松风水文化弘扬的地区矛盾,其实这些年在茂名在线论坛,那个ID:茂南佬就是这个人的马甲。运用马甲对高州进行地域攻击,对高州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挑动高州与其它地区的地域矛盾都是此人屡试不爽的变态恶心行为!

       这些人这样胸怀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小人而已。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识做的就收皮吧?不要再失礼到自己的家乡了,这些跳梁小丑的把戏是时候落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9-22 04:23 , Processed in 0.0937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