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这天才是正式的年例。一大早,各家各户便到市集里采购食物,准备大宴宾客。宰鸡杀鸭,家家户户洋溢着节日喜庆的气氛。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你到来,主人家都会热情款待。按照乡下人的观念,来的客人越多就越有面子,说明他的朋友多,如果这天没有亲戚朋友到来,那将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说明你这人的人缘不好,做什么事都没人赏脸。 除了宴客外,这天的祭祀仪式也是很重要的。几户相邻的人家,把桌子拼凑在一起,摆上三牲、水果、插上香烛,静待游神队伍的到来。 先是锣鼓、长唢呐,接着大铜锣、彩旗,一顶象征收瘟、辟邪将一切厄运都带走的纸船依次而来,最后是道工和四条彪形大汉抬着神轿款款而来。 在茂名一些比较富裕的村庄,除了锣鼓彩旗外,还会请来鼓乐队和飘色等队伍前来赠庆,更甚者还会表演一些上刀山下火海的节目。 按照流传下来的风俗,我们这里除了拜祭冼太夫人,还有康皇大帝、李皇公和谭桥土主。几顶神轿停在祭台的正前方,村民们马上点燃早已挂好的鞭炮,然后在小唢呐吹奏的乐曲中,伏地跪拜,念念有词。有的祈求事业进步,有的祈求美好姻缘,也有的祈求升官发财。 跪拜完毕后,道工登场开始祭祀工作。右手拿着宝剑,左手执符印,一阵狂蹦乱跳,然后口中念念有词,拿起桌面大海碗里的大米,朝天一洒,再拿起村民准备的竹叶沾上清水,手拈莲花往各个方向拂洒。 道工再次带领村民跪拜,口中喃喃的念着沐恩信士某某某和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咒语。 祭祀完毕,道工拿起一个三寸见方,叫做“爻杯”的占算法器往地上一抛。此法器为一对,往地上抛的时候,如果两个正面向上,称为阳爻,如果两个都是反面向上,是为阴爻,不管是阴爻还是阳爻,都要继续再抛,直至抛到一正一反,称之为胜爻之后,意味着菩萨收受了村民的贡品,方能停止。 胜爻出现后,道工挥剑一指,顿时锣鼓齐呜,抬神轿的、打锣鼓的、吹唢呐的、扛彩旗的、扛纸船的各司其职,在送神的鞭炮声中向着下一个祭台出发。 其实年例众多环节当中,最与初衷接近的,莫过于年例当晚游火把的环节了。 晚上九时,村民自发的从家里拿出准备好的火把,向着年例领头人(俗称大头)的家里进发。在其屋前空地上,道工要进行一场叫做“开收瘟门”的法事。 火把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那纸扎的花船在火光下显得格外庄严。道工头戴道巾,身穿道袍,右手执宝剑,左手拿着一条蛇形法器,分别在船头、船尾和纸船的各个门口上指划片刻,然后围着纸船快速奔跑起来。 作为道工助手的村民,拿着一个未阉过的小公鸡在旁侍候着。 道工狂舞半刻,把蛇形法器放下,拿起一个大碗,瞬间碗、剑狂舞。道工再用剑尖对着纸船的各个门口指划起来。 当村民正聚睛会神的看着道工狂舞,只见他突然的抛下所有法器,迅速的夺过小公鸡,抓着它的头狂甩起来。 不知真的是法力起了作用还是什么原因,原本相当生猛的小公鸡,一动不动的任由道工耍弄。 道工突然一发力,硬生生的把小公鸡的头给扯了下来,然后把它往旁一扔,快速拿起一张草纸把鸡头包起来。 那没了头的公鸡,扑凌扑凌的挣扎着在地下打滚。围观的村民连忙围上来,把地上的鸡毛和沾了鸡血的泥沙捡起来扔进纸船里,据说只有捡得干干净净,才能把所有的厄运带走。 道工把包好的鸡头用碗压住,再在上边压一块石头,然后拿起宝剑对着那碗比划起来,片刻之后,拿起“爻杯”抛起来,直至打出了胜爻,完成作法。于是抬着纸船、神像,敲锣打鼓,吹着长唢呐举着火把浩浩荡荡的出发,沿着村内外的大小道路游行一遍,以示将各家各户的瘟疫、厄运统统收进纸船里封存起来。 游遍全村之后,再次回到庙里,工作人员放下神像稍行休息。 此时,庙前的戏台开始表演节目。村民也开始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后拉着沿庙墙走了一周。添了男丁的人家开始放花炮,整个庙宇笼罩在一片火药味和烟雾当中。 下半夜,到了年例最后一个节目,也是法事中最重要的一环——送船。 此环节的喻意是将收到瘟疫、厄运送到远远的地方去烧掉,从此便平平安安,好运连连。 负责扛船的村民将纸船抬到庙前广场的中央,道工再次作法“封船”,将纸船的各个收瘟门封闭,把收到的瘟疫、厄运镇压在纸船之内。 此时的锣鼓声由喜庆的长节奏变成急促的“咚、咚、咚”三响,谐“送净净”音。 作法完毕,道工押着装满“瘟疫”、“厄运”的纸船,在火把和锣鼓的护送下,直奔村前的小河滩。据说选择小河滩是因为河水能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洗涮干净。 凡纸船途经的村道,附近的村民必须将所有灯火灭掉,以示回避,直到队伍远去才能亮灯。 去到小河边,锣鼓队停留在岸上,敲打着“送净净”的谐音。道工和村民把纸船抬到河滩上,道工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点燃纸船,烧完纸船后,大家把手中的火把扔掉,摸黑迅速往回跑。漆黑中有人摔倒,有人跑掉了鞋,但仍然不敢停留片刻,仿佛害怕纸船里跑出来的厄运会缠上自己一样。 送船队伍回来之后,最后便是由道工封庙门。 把庙里所有的灯都灭掉之后,道工对着庙门念咒施法,用一把锁将大门锁上,然后大家相继离去。被封的庙门要三天后才能打开,其间谁也不得私自开门,否则会被全村人谴责的。 封完庙门后,年例便算正式结束了。 年例结束后,那些像沙丁鱼一样,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人们便又往四面八方散去,再次开始了他们忙碌的生活。 年例,年例,年年照例。茂名地区的年例就像穆斯林的礼拜、基督教的祈祷,它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一种精神寄托,非物质精神遗产。 假如你在年初到达茂名,那么,请你,请你一定要去探访一场轰烈的年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