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石板镇和潭村,是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日报社和茂名市委讲师团的扶贫开发“双到”点。应热情的村民邀请,茂名新闻网一行老记及网友,今天来到这里,参加该村的“立秋节”,同时,也看望我们辛劳的驻点同事。
茂名各地的“年例”你就见得多了,书上、报上、网上,甚至电视电影上,俯拾即是。但和潭村的立秋节,却不见经传。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也意味着秋天的开始。茂名各地多数村都做年例,唯独和潭村不做年例,而做“立秋”。村民说,他们的节日有历史来头,意义也更大。村民说,他们也不知这立秋节源于何时,小时候他们村里每年就过这个节。村中长老则从他们的家族长辈那里听来,清朝光绪年间,当地蛇样青虫肆虐,掠杀益虫、蚕食庄稼,导致田地荒芜,颗粒无收。后来,北双新安士主云游至此地,见此地山青水秀、仙气缭绕,遂驻足定居,并建冯公庙和合水庙,供村民祈安求福。村民在庙中拜祭冼太夫人和冯大相公、冯二相公和邱、林二先锋,求治青虫。立秋当夜雷鸣电闪,遍地青虫一夜焦毙,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从此年年过“立秋节”。过节时,村中隆重举行礼仪,庆祝早造丰收,祈求家庭幸福平安,晚造风调雨顺。
村中老人说,过去的“立秋节”,他们过得很简朴,集中祭祀祈福后就去做田活,现在多数人生活逐渐富裕了,就搞得隆重很多。我们今天所见,该村的“立秋节”节俗礼仪与茂名各地的年例格局并无太大差异,游神、祭祀、祈福、鸣炮、宴客、唱戏,简直就是茂名年例的翻版。当然也有特色之处,其中举神牌、转人龙、放竹船等实不多见,尤其是那些红青黄旗上所写的祈福语,非常浅白且现实,如:“清华北大”、“社内健康”、“生活愉快”、“富贵长久”、“东南西北遇贵人”等等,让人开了眼界。
新插秧的水田,尤其受到重点祈求。村民在田中插上白纸旗,上书:“邱林二先锋收虫旗”、“潘大法官收虫旗”、“白念二先锋收虫旗”……
村中庙前也做戏。请来的戏班很小,五六个人组成,演员带来的孩子安置在树之间的吊网床上。舞台和设备都相当简陋。唱的并不是年例中常见的粤剧,而是“民间剧”,曲调似高州木偶戏(鬼子戏),伴奏是一架扬琴,加上一整套锣钹,居然全由一人完成。他处演出论场,这地论“工”,这支来自高州市荷花镇的民间剧团,三天演四个“工”,共收入2400元,可见民间艺人挣生活也是相当艰难。
历时一天,我们现场亲历和潭村庆祝“立秋节”,感觉农村在接受和融入新时代的同时,长久保留和传承着属于自己村落和家族的观念意识和审美尺度,美其名则为“传统文化”。与年例一样,根植于或黄或黑的土地中的村民以及我们自己,仍然需要、而且无法割舍这样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