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3|回复: 9

品读黄树森笔下的高州—高凉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6 16: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高凉,即今之高州。古为“广东下四府(高、雷、廉、琼)”之首。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说:高凉因“群山森然,盛夏如秋”而得名。
     高凉地,是从容的。它有着一个积淀了的“千年意”的结高凉地,是恬淡的。它让人“修心御欲”、“蛮中化之”,一生“好心”,以文化之化,化解人们心中情感高凉地,是进取的。少了点“迅猛发展”,扼制城市历史与现实断裂的可能;多了点“后发优势”,避免了城市化与城市病这孪生兄弟的自相残杀的可能。
     2013年9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往高州调研,9时从广州出发,中午时分在阳江十八子小憩并午餐。那儿的猪肉肠卷汤,十分鲜美,堪称一绝。勾起上世纪50年代在东莞吃乳鼠、60年代在普宁吃糯米红枣灌猪大肠的惬然回忆。1958年中山大学师生下放东莞虎门公社劳动。我因与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农民关系尚好,有天早晨,他下田挖到了一窝刚出生、尚未睁眼的乳鼠,他送了3只给我,让我和着烧酒,一古脑吞下去。2003年,在陕西电视台,京粤沪陕四地文化专家谈非典与文化的专题节目中,我谈到这件事,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十分好奇,纷纷提问,质疑非典是因广东人贪吃野生动物引起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陈序经在《广东与中国》一文中说:“古代燕赵慷慨悲歌之上,喜吃狗肉之风,至今尚遗留在广东,战国载“周人谓鼠未腊者朴”。那么周人不但吃鼠,而且有腊鼠。(《东方杂志》第三十六卷第二号)广东在旧文化的保留上,倒是十分坚守的。
     下午三时,抵达高州根子镇。
     古树,是高州的经典范儿。在高州浩浩渺渺荔枝林中,根子镇柏桥村的贡园,始建于隋唐年间,以年代久远、品种齐全、保存良好闻名。叫人叹为观止的是,园内有500年至1300年树龄的古荔枝树39棵。棵棵有名有姓,有型有款;亭亭为盖,盈盈盛开;壮硕身躯,一脸虬髯。虽耄耋老龄,却未见丝毫衰减,反之青春焕发,返老还童。
     那树根,如巨大穹窿,根的四壁呈圆周型皱褶,琉璃状树垢,其色黝黑,其形横七竖八,枝干盘曲环绕。有的枝干在树根四周,争先恐后地蓬勃疯长,有的则于树根底部,另立中心,新的主干亭亭玉立拔地而起。看根部,婉蜒淡泊,旖旎多姿,野趣横生,叫人魂销魄夺。看枝干的流光溢彩、枝繁叶茂,让人充盈活力;闻之如凉风拂面、沁人心脾;听之,如敲冰戛玉,清脆悦耳。
     人看树,不过百年,树看人,已逾千载,什么人间的艰险罹难、自然的风雨雷电没见过?然人,变异无常兴废频仍,而树,世代固守,屹立不倒。树的倾诉,无疑是最真诚的。
     这百年老树、千年老树上长的荔枝,其价值都不应在82年拉斐、80年陈年普洱、法国经典甜品马卡龙之下。如保鲜问题解决了,其价值就更大了。
     高州城中,还有中国唯一一棵可结果实的缅茄树,传递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悲剧故事,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富矿。胡耀邦当年视察高州,唯一留传下来的话,就是要好好保存这仅有的缅茄。武广高铁通车后,广东人摩肩接踵地奔赴武汉大学观赏樱花,尔后,在武汉流行“广东傻佬花千元来看樱花”的戏谑。殊不知,这次在高州,风闻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樱花树,即将在起伏山峦中“横空出世”。
     这超千年的资源存量和人文存量,这生命势能、生命质量、生命张力的集中展示,人的、树的、社会的、经济的、汇聚出一个高州的“千年意”。“千年意”语出杜甫。杜甫有诗云:“欲存老盖千年意,如觅霜根数寸栽”(《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当年,安史之乱后,杜甫逃到成都,除了盖草房,就是种花种树。“数寸”苗子,种植、浇水、除虫、呵护,生长非常缓慢,要长成大树,需要很多很多的光阴。一俟中原稳定,杜甫的避祸任期届满,还是要回到中原去的,“欲存”句,他是为子孙后辈着想的。
     千年播种,收获千年习惯,培育千年性格,汇聚千年命运。这“千年意”的基因,系“数寸”环境积累,习俗沉淀,血脉绵延,语言支撑而生成的,是娘胎里的东西。带来的是“欲存”的万世福荫,正是高凉文化的安身立命所在。这跟“文化无需积淀”的不靠谱,“文化可以打造”的不着调,“文化借船不如造船”立竿见影的短视、投机取巧的无为,恰成异趣。这次在高州,我们看到,树木和树人“双百”战略,强势推进。在每年“3·12”植树节之外,每年的一月到六月中的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为植树日,今年义务植树60万人次,占了高州人口的1/3,植树300万株,完成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3.3万亩,并对50年以上古树排查登记护养。
     冼太,高州的万古标帜。如果说,高州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写满了绿色和美丽的话,那么,摆脱了蜷影彳亍的孤独和彷徨无主的冷清,那就是冼太的灵、冼太的魂。《隋书》有《樵国夫人传》,《北史》有《樵国夫人冼氏传》,历1500年,冼太,无处不在。全世界有2500座冼太庙,高州占了1/8,村村有庙,处处祭拜,计315座。星罗棋布的冼太奉祀庙宇布局,以多样性和流动的节奏,透视出神奇和诱惑,展现民心的纯朴和虔诚。
     我们去看了高凉岭冼太庙,那里山势险要,从停车场爬上冼太庙,要经过虽绿树成荫但曲折险陡的石梯。我尿吓了,毕竟“年华老去心情减”的冷淡,也是有的。回想去年,去游刘备三顾茅芦的地方,爬那么高的地方,也有尿吓了的感觉。诸葛亮《前出师表》里,有“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句,抒发刘备对人才的倍加体恤、敬畏尊重。在那祠宇深邃、殿堂肃穆中,我有了“诸葛亮遍野,而刘备独无”的感慨,千辛万苦,甚至给了红包上门的,都被糟蹋了,爬那么高的石梯去三顾干什么?武候祠香火挺旺,而刘备安在哉?
     迟疑了片刻,我还是爬了上去,没有喘气,也没有停顿,心里默数了一下,一上一下共550级。庙中有苏轼题诗碑文,1936年世界书局版《苏东坡全集》中收录了这首诗。其中,“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磷缁,瑕疵意)句,系苏轼对冼太一生评价的人生绝致。它和冼太的“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千古绝唱①,在高州是频率最高的流行词,许多场合,都能听到。于民,“以信义结于本乡”;于吏,对恃强凌弱、暴虐犯法者,虽是首领、亲族,也“无所舍纵”,绝不姑息②;于治理,“乐樵苏而不罹锋镝”;于风尚,则旨在“汲引文华,士相以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③。苏轼的“无磷缁”,非溢美之词;冼太的“好心”,实乃真诚诉说。
     这“一心”、“好心”因子,一点一滴地流淌在民间,镶嵌在百姓心里,为高凉绝大多数的人传承认同,而且在制度、风俗、行动层面体现出来。高凉岭冼太庙,是由村民自治管理,朝拜者只需付香油钱,村民便负责将祭品及巨大香烛搬上山,拜祭者手握长香中段,站立于前,村民排列其后,虔诚诵吟。有一种由农耕时代保存下来的庄严而自然的仪式感,令人惊叹地延续着,不矫情,不繁缛,不环顾左右。这种自治管理,婉拒投资者的插足,谢绝现代庙宇的虚假夸饰和装腔作势,远离杂念的喧嚣和过度开发,回归到生命的诚恳和真实,洋溢着一股精神固守和人心呢喃。下山的时候,顿觉此行不虚。简约,也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美。堪多幽情可思。
     高州有冼庙315座,散落于各城各村,有的在热闹的市区,有的在僻静的村庄,大的1000多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十平方米。祭冼,千年以来,是高凉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成为一种民间的文化遗产。自治管理云云,即由老百姓自己来保护,成为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生活形态、生活结构和情感纽带、精神传承。
     如果高凉岭冼太庙,像听《雨打芭蕉》般的婉约,那高州冼太庙无疑是《赛龙夺锦》般的浑宏了。高州冼太庙,三路四进,庙内的碑刻、对联、牌匾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我在陈兰彬的236字长联碑前驻足。陈兰彬是清朝首任驻美公使、清朝进士。1872年他和容闳任出洋肄业局正副监督;1875年二人分任驻美正副公使;容闳筹创江南机器局,陈任局总办。陈兰彬那长联笔底波澜,气势非凡,可谓银钩铁划,彻髓洞筯。长联的末句为:“统数世书勲而笔无停史”,“普四照恩泽而日可齐光”。写尽冼太一生的尽瘁竭诚,薪尽火传。这庙内,有三面硕大的功德捐赠碑长廊,有品位,不平庸。位无大小,职无巨细,赠无多寡,只要捐赠,均留有芳名。有如千军万马,有雷霆万钧之力;有如长河高悬,有霎时倾泻之势。美国有许多战争阵亡士兵名碑,如夏威夷,为祭奠旅游特有项目,后辈们或木梯或人梯爬上去寻找祖辈的大名。听的是口采,淘的是心窝,玩的是传承。赠碑长廊,气场足够的大,加上牌匾牌刻的推波助澜,差不多变成人心的海啸。
     骑楼,作为岭南建筑的印记,广府民居,闻名于世。高州中山路骑楼古街,长千米,宽四万平方米,保存北衙南商格局。楼上住人,楼下经商。门前日不晒雨不淋,有片广阔地,可作闲庭信步;门内,商品琳琅,作为店铺。那倚柱、窗套、女儿墙、檐口、山花、柱头,一律的灰塑或石膏线,浓重体现岭南建筑之独有特色。一位省领导最近在高州视察时说,要保存好这条古老的骑楼街,要在高州未来新城,再建一条新的骑楼街,让现代脚步行走在千年古道上;让千年古道焕发于现代观照上。深谋远虑,诚哉斯言。
    高凉地,是从容的。它有着一个积淀了的“千年意”的结。草木枯荣,雷霆雨落,时代变迁,人生浮沉,以至神密的静态、暴烈的动态、残酷的病态,消磨不了记忆而常变常新,遗忘不了的历史而屹立不倒。印第安人说: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要让急功近利、暴躁激进宁静下来。
     高凉地,是恬淡的。它让人“修心御欲”、“蛮中化之”,一生“好心”,以文化之化,化解人们心中情感,从而得到理性、得到美的感受和人文关怀,使意志消沉、无所作为的寂寞振奋起来。
    高凉地,是进取的。少了点“迅猛发展”,遏制城市历史与现实断裂的可能;多了点“后发优势”,避免了城市化与城市病这孪生兄弟的自相残杀的可能。
     高凉地,文化与生态的双剑出鞘。想起了美国诗人阿瑟·查普曼一首写美国西部开发的诗: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
     那里的微笑比较持久,
     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
     注:①《隋书·谯国夫人传》
       ②《北史》卷91,见《二十五史》3211页
       ③《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6 16: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6 18: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宁波
这篇文章写得的确是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6 18: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宁波
看看以下这篇作为他的娣妹篇,其写得很好,好像是我近年来发现关于高州文化难得的好文章!——————————————————————






文化是一种气质

——由黄树森的《高凉行》说开去

(南方日报2014年3月12日A26版)

作者:陈剑晖
        近日,读到我省资深作家和评论家黄树森先生的散文《高凉行》,颇有感触。窃以为这是近年难得一见的散文精品,其题“高凉行”大气古朴,内蕴丰富,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全篇立意高远,既有厚重之势,又有壮阔之境。细品《高凉行》,我不仅触摸到了一颗赤热的散文心,同时也感悟到了一种深植于岭南大地上的独特文化气质。
  高凉,即今之高州,古为“广东下四府”(高、雷、廉、琼)之首。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说,高凉因“群山森然,盛夏如秋”而得名。因此,《高凉行》首先写树。只见古树“壮硕身躯,一脸虬髯。虽耄耋老龄,却未见丝毫衰减,反之青春焕发,返老还童。”而树根,“如巨大穹窿,根的四壁呈圆周型皱褶,琉璃状树垢,其色黝黑,其形横七竖八,枝干盘曲环绕。有的枝干在树根四周,争先恐后地蓬勃疯长,有的则于树根底部,另立中心,新的主干亭亭玉立拔地而起。看根部,蜿蜒淡泊,旖旎多姿,野趣横生,叫人魂销魄夺。看枝干的流光溢彩、枝繁叶茂,让人充盈活力;闻之如凉风拂面、沁人心脾;听之,如敲冰戛玉,清脆悦耳。” 对古树的描写,固然是对生命的礼赞,亦是文化的颂歌,也许还有对人情世事的感叹和作者夫子自道之意。于是,作者由树及人:“人看树,不过百年,树看人,已逾千载,什么人间的艰险罹难、自然的风雨雷电没见过?然人,变异无常兴废频仍,而树,世代固守,屹立不倒。树的倾诉,无疑是最真诚的。”
  对古树的描写固然精彩,然作者更看重的是高地数百座冼庙背后的文化积淀。这里有冼庙315座,散落于各城各村,可谓村村有庙,处处祭祀,而冼庙大多由村民自治管理。这种自治管理,“婉拒投资者的插足,谢绝现代庙宇的虚假夸饰和装腔作势,远离杂念的喧嚣和过度开发,回归到生命的诚意和真实,洋溢着一股精神固守和人心呢喃”。这里还有千百年延续下来的民族节日,它既是一种民间的文化遗产,也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真正的生活形态、生活传统和情感细节。
  《高凉行》还细腻描述了高地上的“千年意”。“千年意”语出老杜的诗句“欲存老盖千年意,如觅霜根数寸栽。”而按黄树森的理解,所谓“千年意”,是“千年播种,收获千年习惯,培育千年性格,汇集千年命运。这‘千年意’的基因,系‘数寸’环境积习、习俗沉淀,血脉绵延,语言支持而成的,是娘胎里的东西。”而这,正是高凉文化安身立命之所在。
  由高凉文化丰沛厚重的人文存量和生命质量,反观当今文化建设中的种种弊端,作者尖锐批评了“文化无需积淀”说法的不靠谱,“文化可以打造”口号的不着调。至于“文化借船不如造船”之论,在作者看来也是一种短视、投机取巧之举。这些批评可谓切中肯綮,既高瞻远瞩而又深谋远虑,多用典而不泥古,颇具古风却观念超前,实在值得文化建设的决策者们读之思之。
  正是高凉地超千年的资源存量和人文存量,以及这里的生命势能和生命质量,汇集成了高凉地的“千年意”,也使作者感悟到:
  “高凉地,是从容的。它有着一个积淀了的‘千年意’的结。草木枯荣,雷霆雨落,时代变迁,人生沉浮,以至神密的静态,暴烈的动态,残酷的病态,消磨不了记忆而常变常新,遗忘不了历史而屹立不倒。”
  “高凉地,是恬淡的。它让人‘修心御欲’、‘蛮中化之’,一生‘好心’,以文化之化,化解人们心中情感,从而得到理性,得到美的感受和人文关怀,使意志消沉,无所作为的寂寞振奋起来。”
  “高凉地,是进取的。少了点‘迅猛发展’,遏制城市历史与现实割裂的可能;多了点‘后发优势’,避免了城市化与城市病这孪生兄弟自相残杀的可能。”
  《高凉行》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情怀,思考与批判,凝结于一个个具体的意象之中。可贵的是,结尾的升华不落杨朔的巢臼,对高凉文化的感悟和解读透辟独到,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大的境界。而语言的古雅凝炼,骈散并用,更显出作者深湛的文字功力。
  从黄树森的《高凉行》,我体会到文化其实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就是从容的、内敛的、恬淡的,既坚守又不乏开放进取。不是有一些人一提及岭南的文化,就一口断言岭南是“文化沙漠”吗?在我看来这十足是一种文化上的无知,是一种毫无道理的文化偏见。其实,判断一个地域有没有文化,不能仅仅看这个地方有多少大师,有多少名校,有多少古代坟墓,坟墓里又有多少文物,而应看这个地方是否有独特的文化气质,看其文化的平民性、多元性、包容性、探索性,尤其是文化的创造力。“文化”作为一个动词,也就是“文而化之”的意思。就“化”而言,“文化”不能静止、凝固地看取,而应将其放到现实生活和实践中,注意到“文”是如何通过“化”的方式赋予到人的行为方式、思维观念、生命形态,以及一切器物自然中。从这一新的视点来考量,岭南的文化应优于国内很多地方,因它具有一种经由“文而化之”而形成的独特文化气质。
  再回到《高凉行》,如果你读过这篇作品,你一定会被它独特的文化元素所征服,并意识到“文化沙漠”论的荒谬和不值一驳。因此,我们要改变思维和观念,为岭南文化寻找一种新的定义和标准。惟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文化的自信,构建起新的岭南文化大厦。
  (作者系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3-16 2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独挽狂澜 发表于 2014-3-16 18:34
看看以下这篇作为他的娣妹篇,其写得很好,好像是我近年来发现关于高州文化难得的好文章!———————— ...

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3-16 20: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不错,不错,赞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6 20: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
家有宝贝 发表于 2014-3-16 20:48
不错,不错,赞一个

你系教乜嘢科目噶????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3-16 2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独挽狂澜 发表于 2014-3-16 20:55
你系教乜嘢科目噶????

我有跟你说过,我是做保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4-3-16 21: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
家有宝贝 发表于 2014-3-16 20:58
我有跟你说过,我是做保姆的

你系老师来噶拍?

该用户从未签到

累计签到:2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4-3-16 21: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茂名

不是,说是,只是误人子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高州论坛 (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98102440668 )

GMT+8, 2024-9-22 03:47 , Processed in 0.1128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粤ICP备2022108349号 X3.4

© 2001-2023 粤ICP备2022108349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a href="https://beian.miit.gov.cn/" target="_blank">粤ICP备2022108349号